党群工作

聚焦主题教育 |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6-14浏览次数:407


2023年6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博雅楼2168会议开展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活动。全体教师紧紧围绕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特殊教育学校大思政课模式的建构、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并且围绕学校“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讨论马院的地位、角色和能够发挥的作用,以及马院如何发挥为学校高质量考核添砖加瓦的优势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黄珏: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多次提出要求和嘱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更要化压力为动力,在做好自身面向大学生教学工作的同时,更要深入到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线,了解特校的需求,为基层教师做好特殊学生的德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自尊自立自强地融入社会,这也是我们南特马院的使命担当。

 

荣霞建构特殊教育学校大思政课模式是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特殊教育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面临的情况更复杂,任务也更加艰巨。马院可以通过课程开发、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合作研究与实践,促进我们学院和特教学校加深交流,共同成长。马院也可以借此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创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项目。

 

彭燕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领域,一方面可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站好立德树人的主战场,除常规教学外,为学生的考研考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指导;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利用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引领全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具体包括不限于在学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参加各级宣讲团,宣传宣讲党的理论;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传播党的声音;在学校范围内承担党的理论专项培训班等等。

 

周帼: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通过构建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二三四”体系,提高德育教育实效。“一个理念”,即博爱塑魂;“两个载体”,以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德育平台“三种类别”,落实常规教育、创新学科教育、抓好个别教育;“四维并举”,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维度出发,协同发力,形成合力面向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曹宗敏: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我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力。就教师个人而言,要深耕专业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同时也要敢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的倒逼为实践创新打开缺口),还要敢于大胆试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进行改革实践成果的试点或推广。就学院和学校层面而言,要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保障教师的实验或实践活动,同时要有适当的容错机制。

 

刘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目标。目标为特殊教育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根本方向,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为深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工作平台、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

 

马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是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重要任务。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尊重学生差异,采取因材施教教学。要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其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德育中突出教育的层次性、科学性,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高云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马院应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党和政府重大部署,落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马院赖以立身之基础和根本,教育教学是理论研究的目的和归宿。只有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反哺教育教学工作。理论研究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注重回答青年学子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加强思政课建设,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良性互动模式,实现鲜活实践与理论课堂相融相通,从而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吴轲威: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模式引入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既是一次融合教育教学创新,也是一次教师共同坚守教育初心、实践教育发展的有益尝试。要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特点,统筹提高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有针对性地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特别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团队建设,确保每个团队涵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

 

阚宗兰: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全局的首要任务,我校立足“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谋划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从我校办学历史、办学实践、教育发展规律角度作出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其内涵式发展,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教学和研究,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政治导向作用。

 

陈旭: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图、文/曹宗敏  编辑/郭方天  审核/黄珏)



版权所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投递邮箱:mayuan@njts.edu.cn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神农路1号    邮政邮编:210038    联系电话:025-8966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