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成为思政课的鲜亮底色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6-07浏览次数:16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思政“大课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教学不仅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还应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让学生领会新时代的新实践和新发展。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组织师生赴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强调“行走的思政课”的品牌建设、聚焦项目实践,打造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维度的思政“大课堂”。

65日,江宁校区和栖霞校区2023级近百名学生前往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桦墅村开展“风情桦墅,时代风华”为主题的乡村调研活动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成果汇演——暨历史情景剧比赛。

在调研活动中,同学们一起探究了桦墅村的红色文化。特殊教育学院陈思远同学通过桦墅村秦氏家族的遗迹,给大家讲解了南宋抗金名将秦钜精忠报国的故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滋养。他也和老师、同学们分享了他主持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前期的实践调研成果:桦墅村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加持,在党建创新引领下,桦墅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名片。



   调研活动之后,同学们来到会议中心进行了主题为“话绎历史,回望今昔”历史情景剧比赛。比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荣霞副院长和康复科学学院史晶晶同学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黄珏书记、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郭永老师担任比赛评委。来自特殊教育学院、康复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等学院的六组节目:《五四运动》、《中共一大》、《黄花岗,觉民泪:英雄梦与家国情》、《半条被子》、《丰碑》、《遵义会议》参加了演出。


经过角逐,《黄花岗,觉民泪:英雄梦与家国情》和《丰碑》两个节目荣获一等奖,有的同学们在演完之后落泪了。《黄花岗》组的周彤同学说:“革命党人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和传统,流汗流血都不怕。我们要为特殊学生灌溉爱的土壤,要为特殊教育事业奋斗”。《丰碑》组的黄祖攀感叹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英雄守护着我们,英烈的精神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有了这来之不易的红色政权、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历史情景剧展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以情景剧的形式讲好党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引领师生深刻感悟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评委和老师们为获奖的参赛同学们颁奖。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加强“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形成系列活动,增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形成了如“乡之兴愿传声队”、“曙光之心志愿宣讲团”、“红柚德育实践团”等一批红色底色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品牌化、项目化。红色是思政教学的底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推动思政“大课堂”建设,充分释放思政课育人活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文/荣霞 /荣霞 审核/杨黎珍)

 


版权所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投递邮箱:mayuan@njts.edu.cn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神农路1号    邮政邮编:210038    联系电话:025-8966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