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暨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博爱优行”无障碍讲解团队进入南京市渡江胜利纪念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本次实践旨在充分发挥纪念馆面向残疾人的文化教育与社会服务功能,使特殊群体能够平等地参与红色旅游体验,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促进社会融合发展。
“鼓足争先劲头,锤炼实干作风。”2024年6月30日,团队成员在期末考试结束后迅速集结,来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正式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随后,团队召开项目启动会,具体落实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渡江战役历史与手语翻译、学习任务。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在深入分析渡江胜利纪念馆馆藏资源介绍词的基础上,研发手语讲解词。练习过程中,队员们虽然也遇到了翻译速度慢、讲解生动性不足等问题,但大家奋发图强,不断打磨讲解材料、磨砺讲解技巧。“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经过3天的反复练习,团队所有成员均能对场馆历史与文物进行无障碍讲解。7月4至7月5日,团队正式进驻南京市渡江胜利纪念馆,实地开展馆藏资源无障碍宣讲实训。潘主任再次向全体队员讲解了宣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学们一致表示要发挥无障碍沟通优势,传承与传播渡江精神,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经纪念馆讲解服务专门人员考核通过,团队成员从7月6日到7月9日,在渡江胜利纪念馆正式开展无障碍讲解服务。成员们把态度干成速度、把思路干成出路,展示着当代青年的博爱胸怀与扎实学识。团队成员高效利用馆内资源,系统、深入介绍了渡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获得了馆内游客一致好评。
“第一次做纪念馆的讲解员,难免会感觉到紧张。但是一想到能够讲述这段伟大光辉的历史,心里便忍不住感到自豪,想尽全力给游客们讲好、讲透。”团队成员李婉湘如是说,脸上流露着自豪的微笑。
实践过程中,游客对无障碍讲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青年在有这样的扎实学识的基础上,还能将目光投入到无障碍领域,令人敬佩!”游客们认真聆听、竖起拇指的场景,是对团队成员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
7月9日傍晚,“博爱优行”无障碍讲解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团队召开了项目总结会,团队成员依次发表了自己在本次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实践过程中,团队以团结奋进的凝聚力、善作善成的执行力、克难攻坚的战斗力,躬耕实践、增长才干,最终圆满完成本次线下实践的既定目标。后续,团队将在线上开展纪念馆品牌课程的无障碍改造,继续锤炼无障碍讲解技能,积极践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南特青年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未来,团队将继续挺膺担当、躬耕于无障碍服务领域,结合特殊教育优势,做红色文化的讲述者,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图文/嵇祥轩 编辑/曹宗敏 审核/黄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