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研室(一)进行了集体备课,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刘春颖老师主持,副院长(主持工作)张九童参加会议,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备课会上彭燕媛老师首先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分享”为主题,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了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彭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概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的基本思路以及具体内容层次。彭老师首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进行了简要概述,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随后,彭老师着重强调了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三个基本思路:一是既要注重具体条文,也要注重精神实质: 避免死记硬背条文,须引导学生理解全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二是既要注重政策解读,也须重视学理阐释:要从学术的角度,运用思辨的思维方式,将全会精神与课程知识点有机结合。三是既要注重思政小课堂,也要重视社会大课堂: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内容层次方面,彭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进行整体性融入、对比性融入以及深层次融入。
结合彭老师的分享,其他老师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就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次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老师们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指引。(图、文/彭燕媛 编辑/曹宗敏 审核/黄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