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特殊教育学院的共同指导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博爱优学——特殊儿童教育中心融启星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团队带领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的12名特殊“小小考古员”,进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生物研学之旅。此次活动以“触摸远古,点亮科学好奇心”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定制化互动环节,将亿万年地球简史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课堂,为特殊学子打造了一条无障碍的科学启蒙之路。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大学生团队充分利用古生物博物馆的各类资源,为特殊学子量身定制了专属探索路线。教学团队通过科学拆解古生物知识点、精准匹配特殊学子认知能力,让恐龙骨架与亿年化石成为“无障碍教室”,抽象的科学概念被解构为多感官交互模块。在巨型马门溪龙骨架前,志愿者以起重机比喻长颈演化,引导儿童用身体丈量史前巨兽的尺度;在地球历史展区,包裹白色黏土的地球仪直观呈现“雪球事件”的冰川奇观;在古海洋生物展柜旁,孩子们指尖轻旋菊石化石的螺旋纹路,感受生命形态的变迁。
活动还将环保教育融入情境——通过长江白鲟灭绝案例,串联“节约用水”、“爱护草坪”、“垃圾分类”等日常行为,让守护生命的种子在体验中悄然萌芽。
南京市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与博物馆协同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持续改进课程设计、全方位优化各流程保障。针对儿童感官敏感特性,博物馆开辟了低干扰通道,设置两处静息区并配备防噪耳罩;志愿者提前采集学生禁忌信息,设计“恐龙情绪提示卡”预判焦虑信号。行进中,志愿者以分解式指令引导参与,并观察互动效果。这种“特殊学校带班教师——公益服务人员——大学生志愿者”三维护航模式,使特殊学子实现了零压力全程研学探索。
团队还精心编制了图文并茂的《恐龙探索活动手册》,收录特殊学子涂色作品、化石观察记录与个性化反馈,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留存的学习档案。现场拍摄的的“化石小侦探”任务实录视频,真实呈现了特殊学子触摸叠层石、参与琥珀树脂包裹游戏的专注瞬间。
本次研学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博爱优学——特殊儿童教育中心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大中心思政一体化,协同特殊学校、科普场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博爱优学——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将积极链接特殊学校、公益场馆、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开发系列研学产品,为特殊学生打造出“沉浸式”深度研学课堂,助力特殊学生全面成长。
(文/张玟 图/陈文 编辑/陈文 审核/张九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