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志愿服务能力与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在服务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锤炼党性修养,11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江宁校区礼堂举办“润德学术讲堂(第十三讲)”。本次讲座特邀江苏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南京市共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岳耀蒙老师,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志愿服务与沟通技巧”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讲解。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九童教授主持,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卢锐航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吴敏老师、2511班班主任陈文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全体学生、管理学院学生等140余人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岳耀蒙老师紧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志愿者”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志愿服务的价值内涵。他指出,志愿服务不仅是社会资源的重要补充,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志愿服务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岳老师特别强调,优秀志愿者应当明确自身定位,既要怀揣服务热忱,又要保持理性认知,在尊重服务对象的前提下提供专业帮助。
岳老师勉励同学们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志愿者"这一命题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将志愿服务作为锤炼品格、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围绕“沟通技巧”这一重要议题,岳老师引入"沟通五层次"理论,详细阐述了从基础寒暄到深度交流的递进过程,并现场演示了如何运用“乔哈里之窗”工具改善沟通效果。针对志愿服务中的特定场景,岳老师还分享了包括积极倾听、有效提问、非暴力沟通等在内的实用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建立良好服务关系的要领。
在讲座的实践指导环节,岳老师结合自己主持的“姚坊门时间银行”等品牌项目经验,他建议同学们要建立“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通过社会服务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这一建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得到了在场同学的热烈响应。

本期“润德学术讲堂”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理念。与会学生普遍反映,本期讲座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和进行有效沟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今后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志愿服务实践中,不断提升沟通技巧,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文、图/贾思琪 编辑/吴敏 审核/张九童)